数字化孤独:社交媒体时代的亲密关系

作者: [美]米歇尔·德鲁因
出版社: 人民文学出版社
副标题: 社交媒体时代的亲密关系
原作名: Out of touch:How to Survive an Intimacy Famine
译者: 周逵 / 颜冰璇
出版年: 2023-10
ISBN: 9787020181940

内容简介

心理学家的研究观察手记 ╳ 现代人亲密关系的诊断书

直面当代社会的“亲密饥荒” 解读科技对人际关系的深刻影响

◤为什么技术越发达,联系方式越简单,我们的孤独感越强烈?◢

普通人每天接触手机2617次,重度手机用户每天接触手机5427次。

当人成为“科技人”,一场旷日持久的“亲密饥荒”正在蔓延。

本书是一位心理学家的研究观察手记。从童年时代的“拥抱饥渴症”到中年夫妻的“性欲不匹配”,从后疫情时代的“孤独大流行”到互联网造就的新型“全景监狱”……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米歇尔·德鲁因描绘了童年、青年、中年、老年等不同发展阶段的“亲密饥荒”现象,帮助人认识自身处境和问题,提醒“数字化孤独”背后,人应该做出怎样的改变。

—————-

【专家/媒体评论】

在社交软件、AI、线上办公、现代医学提供的便利背后,人类仍然是古老的动物,渴望真实的关系与亲密。当科技动摇了存在的边界,我们在关系中时常陷入“是什么”和“为什么”的双重困惑。这本书用一种柔软的,兼顾人性与技术性的笔触,为人类找到了一片在现代科技冲击之下的容身之地。

—— 资深心理咨询师 李松蔚

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症状,科技能让我们在手机上访问任何人,但这种便捷性又弱化了人们维持线下连接的热情和努力。我们更容易获得,在情绪上也更加饥饿。我欣赏本书对这一问题的关注,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提醒,以及作者在当代诸多关系领域给出的真诚建议,这是我们需要的。

——资深心理咨询师 崔庆龙

米歇尔·德鲁因的《数字化孤独》对后疫情时代的社会与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。技术有朝一日会“顶替”人类,完成那些根植于人类社会性与生物性的活动吗?这位心理学家对此提出了质疑。

——《新科学家》杂志

从限制屏幕时间到更果断地约会,德鲁因提供了如何拥抱网络世界而不损害现实生活体验的建议。她用冷冰冰的统计数据(据报道,平均每人每天接触手机 2617 次)、个人轶事和丰富多彩的比喻(使用Tinder“向右划”功能找朋友就像寿司传送带),证明了亲密关系对我们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,提醒我们不要因为意外的技术成瘾而失去亲密关系。

——《新政治家》杂志

在科技似乎提供了无尽连接的时代,它也让我们奇怪地与世隔绝。在这本富有洞察力和娱乐性的书中,德鲁因指明了前路,让我个人对未来感到乐观。

——基思·A·格罗斯曼,《时代》周刊总裁

作者简介

米歇尔·德鲁因(Michelle Drouin,1974— ),牛津大学博士,印第安纳大学-普渡大学维恩堡分校心理学副教授,主要研究方向为两性关系、人际交往与技术发展,研究成果被《纽约时报》、CBS、CNN、NPR等媒体广泛报道并引用。

【译者简介】

周逵,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,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,译著《群体性孤独》曾获第十届文津图书奖。

颜冰璇,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,译有《广场与高塔》。

相关文件下载地址
©如无另外标注,通用访问密码:1509
0

网站公告

请按Ctrl+D收藏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