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

作者: [波] 雷沙德·卡普希钦斯基
出版社: 云南人民出版社
出品方: 理想国
原作名: PODRÓŻE Z HERODOTEM
译者: 马睿
出版年: 2025-1
丛书: 理想国·卡普希钦斯基作品系列
ISBN: 9787222229266

内容简介

💡1. 六次获得诺奖提名,传奇记者的四十年狂飙之路:逆着人流,进入灾难中心——

四十余年驻外记者生涯,足迹遍及一百余个国家。穿越火线,深入亚非拉人迹罕至的地区,从大事件的现场发回一手报道。

亲历二十七场革命和政变,四十余次被拘禁关押,四次被判死刑。创作非虚构作品二十余部,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,获得五十多项国内国际大奖。

“钉子一般坚硬”的世纪记者:“真正的大师”(加西亚·马尔克斯);“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的惊人融合”(萨尔曼·鲁西迪);“现代新闻报道的超凡魔术师”(约翰·勒卡雷);“我们这个时代蕞杰出的见证者……一波又一波难民朝一个方向涌去,逃离灾难,而卡普希钦斯基反其道而行,进入灾难的中心”(玛格丽特·阿特伍德)。

.

💡2. 冲出铁幕:全世界都是他的现场——

1956年,乘坐一架在战争中服过役、机身布满补丁的老式双引擎螺旋桨飞机DC-3,波兰工农兵大学生、新手记者卡普希钦斯基终于越过国境,飞向罗马,开始长达四十年漫游世界的旅程。

在印度,从小接受社会主义平等教育的他,发现自己摇身一变,成了坐人力车的老爷;在阿富汗,他因为没有签证被扣押,但无法被遣返,因为来时那架飞机已经飞走了,而那是唯一的一架。感谢“百花齐放”的方针,他得以来到中国,和《中国青年报》的同仁亲切会谈,读“毛选”和《庄子》,但还没等开始报道,自己在波兰的报社团队就解散了……

六十年代非洲政变频发。在纳赛尔的埃及,为政权服务的游民犹如“闲置岩浆”,效果甚至好过供养一支昂贵的全职警察队伍。在殖民体系崩溃、内战爆发的刚果,所有人都成了逃亡者,传教士指挥儿童进行军事操练……

1979年,他在德黑兰见证了伊朗国王统治的最后几周:示威人群、口号呐喊、射击噼啪声和瓦斯恶臭的世界,然而狙击手撤去之后二手书商便涌现在街头。而在不远处的波斯波利斯,矗立着大流士的宫殿和薛西斯后宫的废墟……

.

💡3. 带着希罗多德穿越战火:真相就在历史深处——

在四十年穿越火线的全球之旅中,卡普希钦斯基始终随身携带着希罗多德的《历史》。这本写于两千五百年前的历史作品在波兰曾被禁止印刷,直到斯大林去世才得以出版。

可希罗多德能有什么问题?他笔下的古希腊是“一个每隔几年就会血流成河的明亮的世外桃源”。他写羽翼未丰的僭主学习如何保有权力,记录居鲁士大帝的穷途末路、征服者大流士的残暴和溃败、被围困的巴比伦城内的屠杀、雅典的毁灭、波斯舰队的沉没……还有在历史熔岩的爆发之间求存的反抗者,“渺小起来没有限度”但却想要站在这种破坏力对面的人。

卡普希钦斯基试图记录的二十世纪——强权、战乱、灾祸、流散,以及历史缝隙中如奇迹般保存的日常生活——与希罗多德的世界神奇地相遇了。在一个冲破铁幕的波兰人眼中,彼此呼应的例子堆积如山。“历史的丰功伟绩真是由人的弱点和邪恶造就的吗?”“为什么人们会互相发动战争?这两个世界为什么要互相争斗到你死我活?从来如此吗?将永远如此吗?”

两位各自时代的记录者,跨越东西方的边界,在不可思议的地方寻找真实故事的拼图。“他为什么无所畏惧,能孜孜不倦地投身这场伟大的冒险?我认为是一种乐观的信念:相信这个世界可以被真实描述,相信这么做有价值。”

.

作者简介

雷沙德·卡普希钦斯基(Ryszard Kapuściński,1932—2007),波兰著名新闻记者、作家、摄影师、诗人,波兰新闻和文学界一位里程碑式的传奇人物,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深具影响力的作家和伟大的记者之一。在四十余年的驻外记者生涯中,足迹遍及一百余个国家,尤其深入亚非拉人迹罕至的地域,亲临火线,从大事件的现场发回一手报道。曾亲历二十七场革命和政变,四十余次被拘禁关押,四次被判死刑。创作了二十余部非虚构作品和诗集,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,获得五十多项国内国际大奖,六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。加西亚·马尔克斯赞誉他是“真正的大师”;萨尔曼·鲁西迪称赞他的作品是“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的惊人融合”;玛格丽特·阿特伍德认为他是“我们这个时代蕞杰出的见证者”;约翰·勒卡雷称他为“现代新闻报道的超凡魔术师”。

相关文件下载地址
请安装网盘客户端,下载速度更稳定 ©访问密码:1509
0